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(二) | 1号界碑

陆军边海防学院 陆军边海防学院 2022-06-21
点击蓝字


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

作       者:李祖龙、王  冉   

页面设计:王梓妍






有这样一群人,与孤独为伴,同寂寞共生!在巍巍昆仑挺立,在远海岛礁坚守,用青春描绘祖国的年轮,用岁月印证满腔的热爱……与界碑为伍,与边境线为伴,以岛为家,用生命捍卫庄严的国门,脚下是寸步不让的土地,心中是永恒不变的信仰,他们用付出与奉献诠释着一名名边海防军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新年度伊始,陆军边海防学院与《政治指导员》(CN44-1154/D)联合开办全新栏目《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》,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边海防,了解边海防,读懂边海防,热爱边海防。现推出第二期1号界碑

《1号界碑》

在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胆扎村,有一座海拔3214米的尖高。这里丛林茂密、山路崎岖、人迹罕至,是当年中国抗击英国、日本从缅甸入侵的桥头堡,中缅1号界碑,又称“共和国1号界碑”,就屹立于此。


猴桥原名固永,寓意永远坚固的国门,是中缅印通道进入中国的第一关。共和国1号界碑,作为中缅边界线南、北两段的共同起点,由中缅联合勘界队于1960 年10月1日勘立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界碑,正面有“中国”“1960”字样,两个侧面有“1”字样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勘立的第一块界碑,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平等谈判的结果,证明中国完全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话语权。同时,开启了中国与邻邦友好平等协商划界的先河。在戍边官兵心中,最庄严的,永远是界碑上“中国”这两个红彤彤的汉字,国务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曾为共和国1号界碑描红。站在1号界碑前,我们的思绪不断飞扬,无声的岁月、激情的青春,全都化作戍边的情怀和对家国的守望。




我们还记得第一次巡逻看到界碑时的欣喜,但也无法忘却走近一座座界碑时的惊诧。特别是“大法国越南”的灼目碑文,深深刺痛我们的心,也勾起了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回忆。近代中国,百年动荡,不堪回首。鸦片战争重创未愈,法国又伸出魔爪。甲午惨败,八国联军又来瓜分。沙俄长期蚕食,日本又不断侵略。尤其让人痛心疾首的是,中法战争中,中国不败而败,法国虽败犹胜。堂堂大清国,在谈判桌上输得一干二净,为以后的数次国殇埋下了严重祸根。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及时传入,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,如果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殊死鏖战,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卓绝斗争,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堪设想。


今天,东方雄狮已经苏醒,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。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特殊而又强劲的力量。


戍边情怀萦绕心间,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。扣林山下某边防营卫生所所长杨青,1991年地方卫校毕业入伍,退休时依依不舍。我们曾问他,是什么力量让他坚守30年。“官兵需要,边民情意浓。”没有豪言壮语,平淡的两句话,却浸透了他的矢志不移。戍边30年,影响他最深的是香草棚一户边民家中的3次宴席。第一次是刚入伍时,给产妇诊治,母女平安,村民请他吃感谢酒。第二次是小女孩长大后结婚,村民请他吃喜宴酒。第三次是退休前,那户农民又请他吃外孙的满月酒。鱼水情深,可见一斑。精忠报国的画卷徐徐铺展,英雄时刻战斗在万里边防线上。马关县边防某连临退役战士陈泽坤,离队前要求再走一次巡逻路。巡逻小分队从连队出发到呜哩村时,秋高气爽,凉风习习。下到垂直高差800多米的大梁子河天生桥时,热带河谷的天空,烈日炎炎倍感灼炙。返回途中,陈泽坤在陡峭山路上重度中暑不幸牺牲,他把对边关美好的眷恋,化作永恒的守望。国泰民安是军人的殷切希望,保家卫国是军人神圣的使命和永远的守望。老山西侧坝子雷场,“排雷英雄战士” 杜富国在这里奋战了两年,为的是清除战争遗患,把安全的耕地交给边民。危难时刻,他不惜用生命践行使命,喊出了 “你退后,让我来”的时代最强音。他的英勇无畏和担当精神,感动了全中国。


界碑无言,忠诚可鉴。“宁可牺牲生命,不丢国土一寸”,这是英雄团长祁发宝的铮铮誓言,也是我们戍边军人的共同心声。 



作为新时代的边海防军人
我们最高的荣誉和使命就是卫国戍边
党旗下,边海防学院全体学员庄严宣告:
没有界碑的地方,我就是祖国的界碑

往期精彩

       管:陆军边海防学院政治工作处

       办:陆军边海防学院“融媒体”

       刊:第422期


监       制:杜绍坤

编       审:李   磊

主       编:张   栋、王   珮

责       编:田文豪、艾力江

邮       箱:ljbhfxy@126.com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